大闸蟹属于什么动物

大闸蟹属于软体动物,是一种淡水蟹类。其学名为Eriocheir sinensis,是中国特有的蟹种,也被广泛养殖和食用。大闸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被视为美味的餐桌佳肴,尤其在秋季时,人们喜欢品尝其肥美的蟹黄和鲜嫩的肉质。除了作为食物,大闸蟹也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。由于其独特的生态和美食价值,大闸蟹在许多地方都受到了保护和管理。

大闸蟹-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

中华绒螯蟹,也称上海毛蟹,俗名大闸蟹或河蟹,是一种主要生长在中国南部沿海河口地区的小型蟹种。这一物种的特征是蟹螯上的密集的绒毛。

虽然绒螯蟹在淡水中度过大部分生命,但它们必须回到海中繁殖。在生命第四或第五年,它们迁徙至下游,在有潮汐的江河口达到性成熟期。交配后,雌性继续游向海的方向,在更深的水中过冬。在春天它们回到咸水中产卵。孵化出的幼蟹,迁向上游进入淡水,至此完成一个生命循环。

中华绒螯蟹对其他生态具有很强的侵犯性。

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(ISSG)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。

被引入欧洲和北美,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。

除了和当地物种竞争及减少鱼获外,它们穴居性导致堤岸的损坏和排水系统的阻塞。德国人一开始努力的捕杀大闸蟹、并做成动物饲料,但没有效果。后来尝试将大闸蟹卖给亚洲人并试图出口亚洲,但由于口感较差导致市场反应消极。

2013年中国线上购物平台某网曾推出过德国大闸蟹套装,但很快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叫停,原因是这批大闸蟹并没有获得批准进口。

大闸蟹是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吗?一次可以吃几只?最佳品蟹季,营养师来答疑解惑

蟹黄红亮丰腴的母蟹~

膏如凝脂白玉的公蟹~

但是,有不少人让人谈“蟹”色变。

大闸蟹是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吗?

一次可以吃几只呢?

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谈韬指出,

大闸蟹的营养价值可以用“低脂、低能量、高胆固醇、高优质蛋白和维生素”来概括。

🩸普通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3~4只大闸蟹,每周不超过2次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。

🩸对于儿童及老年人则需要酌情减量,同时注意烧熟煮透以及潜在的食物过敏风险。

🩸建议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、内脏、蛋类的摄入量,同时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(如全谷物、蔬菜、水果等),可以起到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。

大闸蟹高脂肪?是误区

大闸蟹在必需氨基酸、必需脂肪酸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E、卵磷脂等多方面的营养价值颇高。

大闸蟹喜食水域中的水草,再配合饲料投喂,蟹肉中Ω-3多不饱和脂肪酸——DHA和EPA的含量也比较高,对调控脂代谢、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十分有益。

大闸蟹的蛋白质属于动物性食物的平均水平,而脂肪含量是远远偏低的,每100克可食部分仅有2.6克的脂肪,远远低于健身餐中常见减脂增肌的圣品鸡胸肉(每100克含有5克脂肪),更不要提其他种类的瘦肉了。

谈韬指出,

高脂肪一直是人们对大闸蟹认知的误区,但的确它的胆固醇含量是比较高的,不过仍远远不及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2只3量的雌蟹≈1个普通鸡蛋(50克)中胆固醇的含量。

一般来说新鲜食物中,胆固醇含量依次排序为:动物脑≫蛋类>动物肝脏>软体水产(如墨鱼、乌贼)、贝类(如鲍鱼)、部分鱼虾(如银鱼、凤尾鱼、河虾、草虾)、蟹(如大闸蟹)、其他动物内脏。不用担心吃大闸蟹容易长胖

大闸蟹属于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,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仅仅103千卡的能量,并且这其中能量的主要贡献者是蛋白质。

由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原因,蛋白质相比其他营养成分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会消耗更加多的能量,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吃大闸蟹容易长胖,相反合理食用大闸蟹可以延长进餐时间,促进肠道激素的释放,增加饱腹感。

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大闸蟹吗?

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,还是糖尿病、脂代谢异常等疾病,只要血脂、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,少量食用大闸蟹也未尝不可,但需注意控制量的摄入。

比如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,在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偶尔食用1~2只大闸蟹解解馋是允许的,且最好是以食用蟹肉为主。

虽然大闸蟹中胆固醇含量偏高一点,但瑕不掩瑜,仍然是一款营养价值颇高、可以丰富秋冬季节餐桌的美味佳肴。

来源:周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