蚬子是什么意思

蚬子是一种贝类,属于扁蓄类动物,通常生活在沙质或泥质的海底。它的壳呈椭圆形,外表坚硬而光滑,内部有可食用的肉质部分。在一些地方,人们会将蚬子用于食物制作,比如蚬子汤、蚬子炒饭等。蚬子的风味鲜美,是一种受欢迎的海鲜食材。

辽宁丹东特产-黄蚬子

黄蚬子是丹东非常出名的水特产了,毕竟美食更加容易受到喜爱。好吃不贵,对的起胃。哈哈。

追捧的话我就不多说了,直接告诉各位老铁我们本地人怎么吃黄蚬子吧!

1清蒸水煮黄蚬子,那叫一个鲜!“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”水煮黄蚬子也只需要葱姜蒜点缀一下。不好意思!不好意思!我收收哈喇子 。

水煮黄蚬子

作为地道的丹东人,这种水煮黄蚬子是我们最常见的吃法了,有兴趣的老铁可以到市场上买处理好(去沙)的黄蚬子尝尝。

2、烤黄蚬子,如果来丹东吃烧烤,那绝对不能少点了黄蚬子,烤出来的黄蚬子鲜嫩多汁。

烤黄蚬子

以上的两种吃法我作为本地人最喜欢的吃法,当然还有辣炒黄蚬子、凉拌黄蚬子、黄蚬子炒叉子,蚬肉炒鸡蛋等都有不同的风味。

另外黄蚬子一定吃活的,海鲜吗!要确保新鲜。

小小的蚬子特鲜

小小的蚬子特鲜

成授昌

到了春天,家乡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水产:蚬子,“蚬”读成“显”,难得的家乡话的读音与普通话读音一致。

蚬子,很像河蚌的样子,不如河蚌大,也像蛤蜊,但是不如蛤蜊白。蚬子一般指头大小,灰黑色的,两片壳倒很结实。

马桥头上卖鱼的郭三不卖蚬子,他只卖鱼,要买蚬子要到大街上去。过去张老娘巷头卖鱼的小摊上蚬子很多,用大澡盆堆着,几毛钱拎一竹篮回家,哗啦哗啦倒在瓦盆里,哗啦哗啦搓着洗着,然后哗啦哗啦倒在锅里,就放水“餉”了,“餉”读“想”的音,所谓“餉”就是烧开了,蚬子就会把壳子两边的盖子打开,蚬子肉就可以捡出来了。

餉蚬子,一般大火烧一滚就可以了,过一下火,就可以开锅。开锅一看,那蚬子就全都“开口”了,每一只灰黑色的蚬子都打开了两瓣硬壳,露出那白白的鲜嫩的肉,煞是可爱。用淘米箩盛起来,搁瓦盆上爽水,锅里则是一锅白色的奶一样的汤,鲜味四溢。“餉”蚬子的汤是个好汤,要留着,马上配几片青菜叶再烧一滚,撒上一点胡椒粉,嘿,那汤洁白如乳,那叶碧绿如玉,香味十足,就是人间清欢的至味!

等个一支烟的工夫,淘米箩里的蚬子慢慢凉了,就可以捡蚬子肉了,家乡人说“拾蚬子”。说是“拾”,实则是把一个个蚬子壳里的肉拣出来,但是感觉一个“拾”字很生动,有主动找的意思,有意外得之的意思,这就是方言的魅力。拿起一个,从里面捡出一个蚬子肉,壳子“啪嗒”一声扔地上了。蚬子肉就到碗里了,不费事,就是费时间,也很寂寞,一般都是老人和孩子的事情。 记得儿时拾蚬子,一个一个“拾”很见功夫,有时要一直忙到太阳要到头顶了,才能够拾出来。

不过在邹家大院,拾蚬子不寂寞。哪家拾蚬子了,孩子们都来了,小桌子边围了一圈,聋老太坐中间,给我们讲故事。讲西水关的水獭猫,讲马桥头上“大乱子”家失火,讲系马桩巷子里戴家老姑娘的“花邪疯”,还讲戏台上的“狸猫换太子”,南江北海,孩子们听着讲,手不停,感觉不大一会儿,就拾好了。望着碗里有个雪白的蚬肉小山,大家心里有一些成就感。接着打扫地上一堆灰黑色的蚬子壳,还用竹篮提到门外垃圾池去,又是一阵哗哩哗啦,孩子们叽叽喳喳的,做点事情很高兴。

蚬子肉的吃法很多,家乡人喜欢炒韭菜,先把韭菜炒个半熟,然后红了蚬子肉,放佐料烧得入味,最后下韭菜,翻几铲子就可以起锅了,红里透白的蚬子肉,再配脆脆绿色的韭菜叶,光看一眼就是极鲜的“重口味”。

蚬子肉做主打,可以炒鸡蛋、可以烧笋子、可以烧粉丝。蚬子肉做配料的话,几乎所有菜都可以用,红烧、煲汤都可,有了蚬子肉就起鲜,起香,可以提升菜的品格。

有一年看见我外公晒蚬子肉,晒干的蚬子肉不再雪白,而是有些灰。问了外公,才知道那是准备寄给我三舅的,三舅在北京工作吃不到家乡菜,寄一点家乡特产聊慰乡愁吧!据说晒干的蚬子肉要吃时用水泡泡,那味道也不减原来的鲜美。

听人说这蚬子在河床上是一堆一堆的呆着的,家乡的河道沟渠纵横,都有。只要发现,渔民会用一个长柄的畚箕去扒,也有用扒泥的铁罱子罱的,发现一堆一扒很多,有本事的渔民一夜扒几堆能扒一船仓。

现在家乡蚬子也少了,也许与河水的污染有关。